普通人一看就懂的職責描述才是好的描述!
簡潔準確的信息才是好的職責!
使用者就是上帝,他們如何看得懂咱就如何寫,不需要詩情畫意,只力求精準淺白地傳遞信息就好了,對吧!
怎么寫?小編給你支個招。
先出一個公式:
好的職責描述=看得懂+說得準確
“看得懂”的要點是三個方面:模塊化+隱含流程關系+結構化“造句”;
“說得準確”的要點是兩個方面:準確應用動詞+范疇清晰。
好!接下來小編逐個講…
1. 模塊化
所謂“模塊化”就是將職責信息進行歸類,并提煉成獨立的概念,例如市場調查、品牌規劃、市場拓展。它類似集成線路板,把復雜的信息集成一個個模塊。再往下進行詳細的職責描述時不致于“跑位”了;也使得實際應用時可根據經營條件的變化,可靈活地進行模塊拆分調配,從而形成結構明確、信息統一、要素多元、邏輯清晰的動態管理文件。這就是有別于傳統記流水帳式的職責描述,一旦發生變化,短時間難做整體布局。
2. 隱含流程關系
“隱含流程關系”是指職責描述的先后順序最好要隱含履行這項任務的先后秩序,這樣信息流暢,易于理解,不要天一句地一句把信息拼接進去。
3. 結構化“造句”
運用造句法把職責描述標準化----“依據什么?+做什么?+實現什么?”。
可分為四種造句法:
以上是如何讓職責描述“看得懂”,接下來小編再說說如何“說得準確”,它的要點是兩個方面:準確應用動詞+范疇清晰。
4. 準確應用動詞
在職責描述中,最常見的毛病就是每項描述之前都是“負責…負責…”,這使得該項行動的性質都被泛化為“負責”二字了。準確地應用動詞,能對該項行動的責任性質有著明確的區分,因此要特別審慎的應用。
下表為職責描述中常見的動詞,擺在你的桌面,看著挑唄:
管理行為類 |
上級行為類 |
下級行為類 |
專家行為類 |
針對制度、方案及文件類 |
針對信息、資料類 |
分析 |
許可 |
檢查 |
分析 |
起草 |
調查 |
安排 |
批準 |
核對 |
建議 |
擬訂 |
收集 |
任命 |
指導 |
提交 |
推薦 |
審核 |
獲取 |
指派 |
監督 |
建議 |
評估 |
呈報 |
分析 |
達到 |
監控 |
參加 |
調研 |
解釋 |
整合 |
控制 |
委任 |
協作 |
|
實施 |
檢查 |
協調 |
檢查 |
聯系 |
|
歸檔 |
發布 |
確保 |
計劃 |
執行 |
|
|
咨詢 |
監督 |
評估 |
遵守 |
|
|
管理 |
引導 |
簽署 |
完成 |
|
|
|
指導 |
|
維護 |
|
|
|
糾正 |
|
提升 |
|
|
|
處理 |
|
|
|
|
|
5. 范疇清晰
職責描述并不是說要把所有的事件都要描述到,如果信息太冗余,抓不住關鍵,反到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有兩個關鍵值得注意:重要的80%和重點的100%。
關鍵一:重要的80%。
它是指職責描述反映到關鍵工作內容的百分之八十就好了,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發生頻率高的。即該分工是反復存在而非偶然或例外。這類信息建議體現在職責描述中;
二是對績效影響大的。即該分工是否履行對績效結果影響深遠,比如生產車間的安全事故,可能發生頻很低,但后果很嚴重,因此應體現在職責描述中。
關鍵二:重點的100%。
它是指有一個特別需要描述清楚的重點:凡涉跨崗位之間分工有交叉關系的地方應細化描述。將來職責分工運轉起來順不順暢、有無爭議,其實主要是這個地方。在沒有交叉關系的地帶,即使沒有履行責任,我們可向它的上司問責,就可以被及時糾正過來,恰恰是這些有交叉關系的地方如果沒說清楚,必然事后難以問責,最終陷入無休止的扯皮中,這是一件很浪費溝通資源的事情。
抓住這兩個關鍵后,那些已廣為知曉和約定成俗的信息可簡單地概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