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The Martian)這部熱門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5分,男主角馬特呆萌(Matt Damon)全程喜感出演功不可沒,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仿佛人類在火星上依靠智慧戰勝自然條件生存是一件可行的事兒。然而事實上,真正的人類生活離著電影還很遙遠,我們必須面對的還是“沒有第二個地球”。
雖然這是一個聽起來非常耳熟、又很古老的口號,全球最重要的氣候會議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1)(又名2015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仍然把它作為slogan,重申這一迫在眉睫的事兒。這顯然是在提醒地球人,在尚未找到另一個地球之前,如何讓地球做到可持續發展顯然更為重要。
說到“可持續發展”——又是一個聽起來耳熟又古老的口號??赡茉诖蟛糠秩搜劾?,這個詞只是聽起來很美好;很多企業也甚至覺得踐行此事是一件應該做的事兒,不過可能只是在做慈善。的確,曾經可持續發展可能“太昂貴”、“沒有量化的ROI”、“只適用于大型公司”,不過如果你今天仍持有這種觀點,只能說你已經OUT了,互聯網已經開始帶來顛覆。
可持續發展不是做慈善,互聯網讓其成為新的“生意經”
四通八達的互聯網及物聯網的出現開闊壯大了技術驅動型可持續性產業的發展前景,而這正是“智能”家居、建筑、工廠及城市的基石所在。在未來5年里,預計有超過20億用戶、400億臺機器接入互聯網,“智能化”產品數量激增,包括機對機、機對人、以及人對人的各類產品,而這一切產生的海量信息,正是所謂的大數據。新工具幫助人們理解并充分利用這些龐大數據帶來的空前機遇,并通過營運智能、能源控制及自動化來提高效率。
例如,與20年前的工廠經理相比,如今經理們日常接觸運用的工廠數據是之前的10余倍。另外,工廠及商店經營者們還可以從經營場所之外的系統中獲得數據。比如,天氣數據可以用來預測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而通過預測出接下來三個月的肥料用量制定更加準確的肥料生產計劃。
通過對設施和資產的強大智能監控,可以準確地描繪出資源消耗的基線。而效率提高方案同樣可以通過模擬、測試和測量得到。準確的測量方法有利于促成效率改進,并取得切實的、可由財務數據量化的進展。
數字“智能”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更高效率,從而帶來切實的盈利?!豆鹕虡I評論》根據過去八年的數據發現,更注重可持續性發展的企業在凈利潤率(+6%)、資產回報率(+3%)、凈資產收益率(+11%)上都有比對手企業更亮眼的表現。因此,今天,可持續發展與其說是個時髦詞匯,還不如說是現下商業的成功魔咒。
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更需“同步走”
既然可持續發展并不是做慈善,對于商業而言也是一件好事,那么全球應該怎樣去推動呢?比如,可以創建明確且可預測的碳定價機制。政府、企業和民眾都要懂得排放溫室氣體并非免費,人們必須為威脅到人類生存環境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能源矛盾日益加劇的同時,當今社會仍有約13億人無法獲得現代能源。所以目前尚有一個能源悖論,即如何平衡地球的碳足跡與人類使用優質能源的固有權利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上,還需要兼顧不同地區各自的發展戰略。
世界上先進的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共同發展之路,比如施耐德電氣在2015年為促進電力接入率僅為23%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獲得電力,與其他歐洲企業和組織合作發起成立了Energy Access風險投資基金。這一基金以從事推動低碳、低成本電力接入解決方案的小企業為投資目標,這些小企業所在農村地區往往融資困難甚至無法融資。除了提供資金,施耐德電氣還將提供一系列技術支持,為當地小企業提供管理、監管、能效和環境保護最佳實踐的實際幫助和建議。也就說,施耐德電氣在提供更多低廉、更綠色的能源的同時,也在當地建立包容性商業模式,以支持當地創業活動。因此,可持續發展并非發達國家的專利,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完全可以做到協同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減碳技術、不斷革新的設備以及物聯網驅動的連接方式,使能源的生產、儲存、運輸及消費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大幅減排溫室氣體以拯救地球的力量就在我們自己手中,是時候改變對可持續發展的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