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件事比較關注的來說,相信大家也都聽說了:LinkedIn 在被收購的當天,還宣布取消直播 Apple 的WWDC 會議, 看來 LinkedIn 對微軟的忠誠和歸屬感建立得很快。 LinkedIn 被微軟收購以后,究竟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也隨著后面探訪了 LinkedIn 位于舊金山市中心的辦公室。 一切似乎都照舊進行,氣氛感覺輕松歡快 — 當然,真相豈是在一次外部拜訪中可以輕易看出? 關于微軟收購 LinkedIn 是否明智,美國媒體方面觀點不一:VentureBeat 的記者 Chris O‘Brien認為這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失敗。而 Quartz 的 Mike Murphy 認為,LinkedIn 將會給微軟的銷售科技業務提供巨大的價值。
微軟多年來存在一個僵化而老態的企業形象,即使有面向終端消費者的產品,卻始終沒有建立有效的、人性的直接銷售與服務渠道。 LinkedIn 的網絡無疑會有助于微軟的渠道建立, 并且:兩者的文化本質其實并沒有太大區別: 都強調職場為中心的服務和實用而企業風的設計。
“現金就是氧氣,哪怕只有一美元的積極現金流,也代表著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Dropbox的創始人 Drew Houston 在近日舉行的Bloomberg 科技會議上宣布 Dropbox 有了積極的現金流,雖然它不代表 Dropbox 就有了盈利的能力,但是起碼這也讓華爾街那些投資者們安了下心。 長期以來, 處于“后獨角獸時代”的 Dropbox 和 另一個上市了的云端服務機構 Box 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商業模式對比:Dropbox 希望創造面對消費者的云服務,而 Box 后來轉向了企業級(尤其是醫療行業)的云服務。Box 的盈利能力卻一直到去年 12 月也依然受到質疑,最后兩個模式中哪個會取勝, 還真的得拭目以待。
說到企業級服務,Google 也開始更加明顯地進入這個企業級的市場 — 今天 Google 發布了針對企業用戶的 Springboard(中文意思為“跳板”),Springboard 為一款數碼助手,旨在協助企業用戶更好地使用 Google 的各項服務,比如搜索、郵件、Google 硬盤,等等。除了 Springboard,Google 又繼續發布了讓企業用戶更好地管理企業內部信息的Google Sites項目。Google Sites 就像是信息終端,可以讓企業將季度報告、新聞稿等組織、共享。 這兩個項目聽著怎么像是為了抗衡最近微軟 Office 365 的 Microsoft Planner? 兩個項目都在試用期階段,要試用可以趕快去報名了。
收購的領域,發生的事兒可不止微軟這樁大搶風頭的收購。 美國擁有1300家零售店的家用品連鎖巨頭 Bed Bath & Beyond 正式收購了競爭的對手、電商平臺 One Kings Lane。 One Kings Lane 2009 年成立于舊金山,一開始出名靠的是閃購營銷,目前已經有一千一百萬的用戶。
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新產品或好消息。 人力資源和保險部門 Zenefits 又宣布裁員,這次他們遣散了 106 個員工, 這相當于公司 9% 的員工, 同時也提供給一些員工領取賠償、自主決定是否離職的“機會”(“offer”)。 這么做的原因,一個是節省開支與燒錢的速度,一個是重塑公司的文化, 讓員工自發選擇是否認同新的 Zenefits 的使命和文化,是否要留下。 Zenefits 解釋這個領取賠償、自主決定是否離職的機會:“公司不是不要你了 … 我們還要你,但是要最好的你”。 所以,真的,各位員工好好考慮下吧。
看看投資方面: “我們公司準備好了一支團隊,將專門幫科技公司做 IPO”。 知名而活躍的風投 Marc Andreessen 爆料:他認為,接下年幾年,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以被收購或者上市的形式退出。具體來說,他覺得今年會有一連串的收購,而 2017 年和 2018 年則會迎來科技公司上市的高峰期。
今天,紅杉資本又出手了:其領銜投資了 Barefoot Networks 的 C 輪融資,加上 C 輪的五千七百萬美元,Barefoot Networks 總共在過去四輪融資中拿了超過一億三千二百萬美元的投資了。成立才三年,這個公司怎么這么能“要錢”? Barefoot Networks 致力于運用軟件和硬件、一起打造軟件時代更適用于編程的網絡??磥?,又是一只潛伏著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