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可能是Steve Jobs之后最神奇的創業者了。該大神同時驅動著四家公司,其中包括不同領域的兩家現象級公司:SpaceX和Tesla。這位“神一般的存在”工作時什么樣子?他的員工這樣說的:
“Elon需要看到進度。與Elon共事,每個人必須主動推動工作,讓問題停頓在你手里,這是Elon不能容忍的。”
“我們敲Elon的門的時候都是確保自己做好了充分準備的,如果你沒有做好準備,我擔保Elon的反應會讓你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他對你的匯報提了一個相關的問題而你又答不上來,那只能祝你好運了。”
“我們的討論都是高效、直擊要害而且基于事實論據的。”
“工作阻滯,或者跨部門下達命令時有阻繞,Elon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問題隨時撥我直線,我不關心問題到底是什么,我要馬上解決。’”
連鋼鐵俠這么看重執行力,是不是感覺他離我們凡人更近了一些?
我的第一任老板是名業績彪悍、能力超群的職場精英。他空降到一個新的部門,用了兩年時間在所轄區域內建立了成熟立體的渠道體系,讓渠道收入從零變成月均千萬。我跟著他亦步亦趨完成職場啟蒙的。我的第一條職場經驗來自于他。他對我說:來公司這么多年,我的OA和郵件,從來不過夜。
這可能是最不需要天賦的能力了。時至今日,這條經驗都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不管回家多晚多累,咬咬牙努努勁,把今天的事情做完,明天還有明天事情。做不了的事也要有結論(轉發、考慮、留存或再議)。以清空的狀態面對明天,感覺舒服清爽,中氣十足,如同一臺運轉順暢、動力充沛的機器。
明天還今天的債,后天就要還明天的債。生活離一團亂麻就不遠了。
不光是尋常百姓,一品大員也需要熬夜的。軍機處是清帝國的決策中樞,它的一項核心的工作要求是:當日事,當日畢。不管有多少公文,都必須在當天完成,頗有現代企業的嚴謹精神。有時,一天的奏折多達百余件,也不能過夜,必須連夜處理完畢,當然,皇帝本人也在熬夜。
學生時代最痛苦的時段莫過于周日晚上。既要面對假期將盡的惆悵,又要硬著頭皮啃沒完成的作業。轉眼將為人父,覺得要讓孩子養成一個樸素而簡單的習慣:“做完作業,再去玩”——那會給他帶來無數好處,省去無數焦慮。同樣是做,咬咬牙,周六上午做完,整個周末都敞亮舒暢的,輕松愉快,良性循環;周日晚上做完,整個周末灰暗焦慮,如鯁在喉,難得痛快。——總是你的,跑也跑不掉,不如先緊后松。
據說許多人做項目時,進度是這樣的:
- 還剩3個月,“時間早著吶”,優哉游哉;
- 還剩2個月,“我開始認真啦”,晃晃悠悠;
- 還剩1個月,東搞搞西搞搞;
- 還剩兩周,開始慌了,終日惶惶;
- 最后一晚,哭著罵著把活干完……
先緊后松,一身輕松;先松后緊,半夜嚇醒。
《亮劍》里有個情節。李云龍同趙剛商量搞一個特別小隊,挑選會武功的戰士,趙剛說:“那好,這事你盡快去辦!”李云龍說:“不用盡快,我馬上就去!”…… 共產黨人,說干就干,不整虛的。
攜程的梁建章,業績出眾,行事硬朗。別的領導開會風格是,“你們兩個部門會后再去討論討論”。梁建章從來都不這樣,他要求當場解決問題。
我有個民企客戶,他們的開會風格是這樣的,不討論出一個大家都接受的結果或者方案,所有人都不許去吃飯 ......我沒有見過比他們會議效率更高的了。
我所認識的,最讓人震撼的“說干就干”型選手是一位女領導。她從無到有建起子公司,并用一年半的時間讓其成為集團的利潤支柱。這是絕對的執行大拿和成本殺手,也是公司說一不二殺伐決斷的女王。
有一次女王請了位老師給公司中層員工講新媒體運營。老師在上面講,大家在下面聽。女王聽后很有啟發,一邊聽一邊寫郵件——這是結合講課內容撰寫的一個項目活動方案,全場十幾個人,細化到了每個人的工作內容及時間節點。臺上老師講完,臺下郵件發送。女王走上臺,稍作感謝寒暄,“大家的手機都收到郵件了吧,各自去弄吧!”。
現場拍板,馬上執行,做完翻篇,既往不戀。別人一周推進十件事,女王一周推進一百件事——差距就這么產生了。
有時候總糾結中午吃什么?后來想明白了:其實吃麥當勞是對的,吃吉野家也是對的,但在二者間搖擺不定就是不對的。
做大事者不糾結,成大器者不磨嘰。
戰略當然很重要。最悲劇的事情莫過于“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懶惰”了。
而很多時候,正確的方向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在不斷推進中打磨迭代出來的。沒有哪個偉大的人是第一天就把定位定清楚的,但一個偉大的人是有毅力的。嚷嚷要“成為中國的XXX”、“打造XXX帝國”的人多了去,如今安在哉?倒是一步一腳印、悶聲大發財的人,能和大記者華萊士談笑風生。
再說了,我們中的大多數普通人,有多少能去決定一個國家或公司的戰略呢?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天天操心元帥事的兵也不是好士兵。當兵的時候,最多想連長的事,就不要想師長的事了。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有十個想法,不如落實一個想法。你聽一百個人講了鍛煉身體的好處,“很震撼很受用”,真的不如今天晚上去樓下的操場走十圈。
馬刺是我最喜歡的NBA球隊,不僅因為它十余年來長盛不衰(單看本世紀,從未缺席季后賽,五奪總冠軍),更因為它身上有我憧憬的團隊文化和人生哲學:技術扎實、團隊至上、令行禁止、腳踏實地。一個細節是這樣的:一場關鍵的季后賽,激烈焦灼,教練Popovich在暫停時間鞭策隊員,他沒有強調“拿下勝利”,而是不斷強調“搞定下一次的擋拆、無球掩護和籃板卡位”……籃球不是火箭科學,一件件把事做好就行了。
認識一些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們經濟上的成功通常是被動的,多數都是專注的做一件事,然后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富豪。那些給自己規劃“第一個五年要賺多少,然后每五年都加個零”的往往一事無成。就像高爾夫比賽,冠軍的注意都在每一桿,那些時刻關注自己在leaderboard的位置的一定贏不了。
談理想太多只是好高騖遠而不踏實,認真做好手上的事情,思考做事情的正確方式,保持高速成長,不需要考慮未來,就會比別人更能把握未來。
在許多領域,努力不是一個跌宕起伏、激動人心的過程,而是一個枯燥的過程——通過機械操作達到目的的過程。我們只需要按照計劃、食譜或公式去做就行了。很時候,努力不是“刀山火海”或“人間煉獄”,而是枯燥乏味的訓練,是持續不斷地輸出,是疲憊時的“再多堅持一會”,是更多一點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