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6月13日晚間,微軟宣布以每股196美元現金收購領英,交易涉及金額高達262億美元。
微軟通過宣布發行債券,以全現金的方式收購領英。在收購完成后,Jeff Weiner將繼續擔任領英CEO,并加入微軟管理團隊向Satya Nadella匯報。領英方面稱將繼續保持其自有品牌、文化及獨立性。
此前,微軟曾以12億美元買下企業社交網絡公司Yammer,但后者的用戶規模遠低于領英。領英目前擁有超過4.33億名注冊用戶和1.05億月活躍用戶。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都在試圖去做同一件事,但從兩個不同方面入手。LinkedIn專注于職場社交,而微軟則是企業云。”LinkedIn CEO杰夫·維納(Jeff Weiner)在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稱。
262億美元豪賭
6月14日,領英中國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此次交易不會涉及任何裁員計劃。
領英方面告訴記者,未來雙方產品整合極有可能發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將LinkedIn整合至Office365中,強化其社交屬性及身份認證;與Office整合,打造隨需應變的社交學習功能;將微軟Daynamics CRM與領英Sales Navigator整合。
但微軟具體將如何整合這塊資產,目前仍屬未知。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Nadella公開評價稱,LinkedIn美妙地連接了現實世界中的職場專業人士。據悉,微軟希望通過LinkedIn來幫助其串聯包括Office、Skype等旗下產品。
此外,領英還將給微軟帶來數據價值。
一方面,微軟一直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所布局,收購領英帶來的用戶行為數據無疑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領英一直以來也以一家數據公司自居,前LinkedIn商務分析總監張溪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領英曾打造整個銷售線索數據系統、客戶成功分析系統等,以實現完全的數據驅動。
張溪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外界更多以一家職場社交網站來對領英進行估值,但事實上領英擁有的精密數據驅動方法論,并不斷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甚至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公司營收數據。
依靠數據分析,領英在過去數年實現了營收的大幅增長,財報數據顯示,領英年營收從2009年的7000萬美元左右,上升至2014年的超30億美元。目前領英80%左右營收來自企業客戶,20%左右營收來自個人客戶。
但公司過去數個季度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在截至3月31日的這一財季,LinkedIn的凈虧損為4580萬美元。在營收上,領英過去一個季度仍在保持增長:和2015年第一季度的6.38億美元相比,2016年第一季度領英的8.61億美元營收增長了35%。
看好?看衰?
前云啟創投投資經理曲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短期的直接效益來說,就是微軟多了很多銷售線索,最終要看銷售轉化率如何,此外收購也有望提升領英的營收。“雙方合并將為對方帶來一定好處,但我認為利好不會太大。”曲凱稱。
一位投資圈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領英用戶增長接近天花板,將公司出售給微軟進行精細化管理不失為一種選擇。
微軟對于領英手中的企業用戶同樣覬覦已久。簡單來說,微軟若以企業市場作為發展重點,那擁有全球最多企業用戶的領英無疑和微軟擁有足夠多的合作機會。
“若微軟希望繼續擴大在SaaS市場占比,關鍵之一就是能否迅速獲取大量客戶,領英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梁。”張溪夢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微軟被認為不太擅長To C端的市場。另一方面,對于微軟來說,重新打造一個產品來獲取用戶,幾乎不太可能,直接收購成為了最有效的選擇。
這可能也是微軟方面希望看到的結果,即借助領英的賬戶體系、用戶數據等,進一步推動微軟旗下企業產品的銷售,甚至未來形成生態。另一方面,微軟一直致力于將旗下產品線向云端遷徙,云端再加上領英擁有的用戶群體,有望產生更佳的效應。
“提供企業服務的核心是續費,一方面領英利用用戶的行為數據,來判斷用戶是否會付費,另一方面則是用戶還未流失的時候,提前察覺變化趨勢,幫助領英將產品打造得更好。”張溪夢告訴記者,此舉能幫助領英降低用戶的流失率。未來,這一分析體系有望被利用到微軟的企業級產品當中。
盡管微軟和領英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但從以往微軟對于諾基亞、Skype收購效果來看,不少業內人士并不看好這起收購。
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軟收購領英有其內在邏輯,外界對此解讀不一,最終仍需要從最后整合結果來評判此次交易。徐井宏稱,微軟此舉反映了互聯網巨頭在這一時代的焦慮,例如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大公司均在短短數年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