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來看,強監管有助于淘汰非法機構,推動行業規范經營,利好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醫美行業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濟南一家整形醫院負責人暴力恐嚇維權消費者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并引發熱議,被網友稱作現實版的“掃黑風暴”。
事實上,這只是醫美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近幾年來,“顏值經濟”火熱,醫美行業受到了資本青睞迅速發展,但在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令人擔憂的另一面,虛假宣傳、導向不正等行業亂象叢生。
就在上個月,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明確將依法整治各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反饋意見截止日期為9月26日。
意見稿明確指出,醫療美容廣告屬于醫療廣告,并表示將對十種情形予以重點打擊,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制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
從醫美消費金融、醫美機構到醫美廣告,這段時間,醫美行業的監管政策陸續出臺,強監管下,行業內相關的醫美機構、上市公司在短期內不可避免的收到了沖擊;但從長遠來看,強監管有助于淘汰非法機構,推動行業規范經營,利好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1
渠道醫美首當其沖
醫美行業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生產商、中游醫美機構以及下游消費者。目前來看,上游的生產商賺走了大部分的利益,而直接與顧客打交道的醫美機構卻不怎么賺錢,原因在于其高昂的獲客成本。
現有的醫美機構通常主要有兩種獲客渠道:渠道方和直客。而這次《征求意見稿》的頒發,直接的影響到了中游的機構,特別是依靠渠道獲客的機構。
“渠道醫美首當其沖。”前連鎖醫療機構德爾美客總裁邵繼錕告訴獵云網,在醫美早期的紅利期,渠道商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宣揚一些新鮮概念,幫助機構獲客;這些年來,隨著線上流量不斷擴張,行業日益透明,信息不對稱問題逐漸解決,相關的醫美機構就開始對項目進行品相包裝,例如把“玻尿酸注射”改成“細胞激活”,換一個概念收取高價格。
如今隨著國家對于醫美廣告的嚴控,相關產品的深度包裝將不被允許,用戶的消費會更加規范和透明,這些通過渠道獲客的醫美機構會直接受到影響。
曾經,美容醫療機構常用“美貌即正義”“變美就能走向人生巔峰”等話術,洗腦變美的重要性,過度夸大顏值帶來的效益,用醫美前后的對比圖進行營銷,將求美者的容貌焦慮被進一步激化,鼓吹客戶進行不理性消費。
《意見稿》中提到,被明確為“重點打擊”的十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中,就明確提及了:“使用患者名義或者形象進行診療前后效果對比或者作證明”。這也意味著往日醫美機構發布的諸如“自體肋骨鼻術后對比圖”“雙眼皮案例分享”等內容,將會受到約束。
一位醫美行業的從業者表示,用巧妙的營銷手段去開拓市場無可厚非,但市場里一些機構為了賺錢,甚至用制造女性身材焦慮的方式來綁架式消費,讓人覺得很無奈,希望監管能讓這些現象得到遏制。
“守法經營的企業不會有任何影響,市場監管變得嚴格對于我們這些正規機構來說是好事情。”浙江金華的一位醫美行業經營者認為,規范的是機構,消費者的不會因為政策和監管改變決策,求美的需求是不變的。
2
短期沖擊,長期利好
對于醫美領域的從嚴管控,也引發了醫美概念板塊在近期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
2021年上半年,作為資本市場里的黃金賽道,醫美行業迎來了高光時刻。隨著政策的下發,行業監管趨向嚴苛,強勁的醫美賽道也面臨著不確定性。
不論是產業鏈上游的藥品、耗材以及各類醫療儀器的生產商,例如國內的“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以及韓國玻尿酸品牌代理商華東醫藥;還是中游的各類醫療美容機構,例如朗姿股份;亦或是下游的O2O平臺,例如遠在大洋彼岸的“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今年7月,華熙生物的股價曾上漲至314.99元/股,達到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1500億元。但如今,市值縮水超600億元。數據顯示,華熙生物的營收增速已經從2018年的54.41%下降至2020年的39.63%。同期,其凈利潤增速也從2018年的90.7%下降至2020年的10.29%。
此前的7月1日,愛美客曾創出844.44元股價高點。然而7月以來,醫美板塊全面下跌,愛美客也一路下跌,截至最新日期(9月8日),愛美客的股價跌落至566元/股,跌幅超30%,市值蒸發近700億。
半路出家的朗姿股份曾把關注點從服飾業務轉移到醫美業務,股價從今年6月最高點的每股71.3元,跌落到截至發稿前的31.8元,跌幅超50%,市值縮水超一半。華東醫藥也從今年5月底的52.6元每股,跌落至每股30元左右。
被稱為“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最近的收盤價也已經跌破6美元,距離上市初期的歷史高位跌超70%。
當整治重拳揮向醫美領域,從短期來看,醫美行業受到了沖擊波,一些不規范的企業將寸步難行;但從長期來看,企業成長邏輯并未發生變化,監管政策打擊了終端消費的長尾市場,促進了醫美消費向正常的機構回流,擠壓行業內的泡沫,實質上構成利好。
“顏值經濟”大行當道,醫美行業熱度不減,即便是在政策的影響下,行業整體依然樂觀,就拿華熙生物來說,華熙生物目前接近180元/股的股價,較2021年首個交易日的開盤價145.20元/股仍有上漲。
“征求意見稿對整治各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有利于整個行業的長久發展。”新氧科技副總裁、新氧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在媒體報道中表示,“新氧將從自身做起,堅持行業自律,進一步完善內部審核機制,在廣告發布、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過程中,攔截違法違規醫療美容廣告宣傳信息,促進醫美回歸醫療本質。”
近日,愛美客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醫療美容是目前非?;馃岬男袠I,也是一個新興行業,因此受到嚴監管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存在一些階段性的問題。嚴監管的持續能帶動行業的規范經營,有利于行業發展。隨著行業信息的更加透明和對稱,對于增強消費者對醫美行業的信心、對于產品滲透率的提升都是有益的。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從 2015 年 648 億元人民幣攀升到 2019 年 1769 億元人民幣,預測到 2023 年規模將達 3115 億元人民幣。醫美行業短期的陣痛有利于加速擠壓非法市場份額,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3
政策來襲,強監管常態化
醫美既有消費屬性,也有醫療屬性,加之顏值經濟助推了醫美賽道,醫美板塊站上風口,市場進一步膨化。
《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醫美機構5150家,醫美市場規模1975億元,占全球17%,有望成為世界醫美第一大國。
今年以來,精靈耳整形、小腿肌肉阻斷術等醫美項目在網上頻頻掀起了波浪,相關話題甚至一度登上熱搜榜,閱讀量過億次。用戶追求美的方式也越來越極端,不少人感慨,容貌焦慮已經內卷到了耳朵。
高速發展下,大量資本蜂擁而至,與醫美行業一同蓬勃生長的,還有難以避免的“黑醫美”,不少人為“好看”買單的同時,醫美領域的違法違規現象也愈演愈烈,衍生出了虛假宣傳、非法行醫,甚至醫美貸等行業亂象。
今年年初,演員高溜在微博發長文,講述了自己做鼻子整形手術失敗的不幸遭遇;7月,網紅小冉在某整形醫院進行抽脂手術后感染身亡的事件,更是引發各界對醫美亂象的廣泛討論。
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有1.3萬家,而開展非法醫療美容項目的生活美容店鋪則多達8萬家,是正規機構的6倍。
良莠不齊的商家、偽造仿造的器材、不具備從業資格證的醫生……消費者想要在大量的市場信息中辨別真偽,難度可想而知。
事實上,相關部門對于醫美行業的整頓早有跡象,自2017年以來,醫美相關的整治行動連續進行多年,僅在2019年出臺了11份醫美監管相關的全國性文件。
今年6月,八部委聯合下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規范醫療美容市場秩序。
8月份,上交所、深交所要求新掛牌的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ABS)產品中,禁止新增“醫美消費金融”相關資產入池,已發行的ABS產品不受影響。這也意味著“醫美貸”被封殺,體現出了相關部門整治醫美行業的決心。
從醫美消費金融、醫美機構到醫美廣告,醫美行業監管政策陸續出臺。針對醫美亂象,國家衛健委和藥監局也通過知識、文章的科普的形式予以提示,7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禁止“小腿神經離斷瘦腿手術”應用于臨床的通知;8月11日,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發布文章,提示公眾科學認識刷酸美容。
“顏值經濟”的崛起讓醫美行業的價值得以體現,監管當下,醫美行業整體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市場不能低估用戶為“美貌”付費的能力,飽受爭議的醫美行業將會在政策和大環境的重塑之下,逐步自律與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