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藥品零售企業集體反對國家藥品電子監管碼一事,最終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藥品零售企業的妥協告終。阿里健康被迫忍痛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移交國家藥品電子監管系統,同時也意味其主要收入將從此歸零,曾經被看好的形勢突然逆轉,有人認為此舉基本宣判了阿里健康的死刑。
前景看淡,移動醫療九成或將成炮灰
宣判死刑的說法有些夸張,畢竟阿里健康背后是財大氣粗的阿里。而阿里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源支持阿里健康繼續發展,比如計劃多時的向它注入天貓醫藥館。但很現實的一點,阿里企圖通過從藥品電子監管入手,掌控中國藥品零售和流通大數據的作法已經破產。同時,阿里健康的規劃發展因此也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從阿里健康的命運中,我們或許可以窺探到如今移動醫療的困難所在。
與其他行業轟轟烈烈的互聯網+相比,醫療行業卻顯得平靜了許多。除了以單純的銷售為導的藥品電商發展比較迅速外, 實質性的移動醫療服務卻一直難以推廣。比如最受大家關注的互聯網問診,更是進展緩慢,只有烏鎮互聯網醫院等少數幾家尚在試點之中。眾多移動醫療項目只能以健康咨詢的名目,打著政策的擦邊球,先圈地占據資源再摸索著前行發展。
前一段時間業內還鬧出個不大不小的丑聞,有報道稱近日多名網友反映,自己在微信、“好大夫”APP等“網絡問診”時接連遭遇“變相索要紅包”“患者隱私難以保障”等一系列問題。而據了解,多款移動健康APP都有類似的行為,以此激發醫生的積極性、提高平臺的活躍度。由于能從中提升醫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多數醫院也默許自己的醫生注冊各大移動健康平臺的行為。
目前進入移動醫療領域的多是互聯網創業項目,而真正的醫療主體如醫院對此興趣不高或不愿投入。盡管摸索多年,現有的移動醫療項目卻一直未能拿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商業模式。只會“燒錢”圈地、不會賺錢求發展,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隱憂,業內甚至開始出現“九成移動醫療企業將成炮灰”的悲觀論調。
移動醫療陷入困境的原因何在
一邊是患者有著旺盛的醫療需求,一邊則是躍躍欲試的創業項目。為何看似理應蓬勃發展的移動醫療卻面臨著困境。制約我國移動醫療發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目前的政策限制了移動醫療的發展。考慮到醫療行業的特殊性,為了確?;颊叩纳踩?,目前我國暫不允許醫生進行網絡醫療,也尚未承認電子處方的法律效力。這是國家對患者健康安全負責的體現,而在國外對移動醫療的態度同樣持非常慎重的態度。應該說,身關患者健康安全的大事,政策偏向保守滯后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醫師在實施醫療預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須要親自診察和調查,沒有經過醫師的親自診察不能作出處理決定。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網上醫學診斷治療(目前)是不允許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詢。”即從法律上禁止了現有的“網絡問診”行為。另據國家衛計委的規定,醫務人員向本醫療機構外的患者直接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應當經其執業注冊的醫療機構同意?,F有的這些規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醫療的發展。
其次,醫療資源的短缺矛盾難以解決,移動醫療最大的矛盾是缺乏優質醫生。目前中國的好醫生是稀缺資源,主要體現為兩個集中,一是向少數大城市集中,二是向少數大醫院集中。真正專業能力強的好醫生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少數大醫院中,他們甚至都根本沒時間來開展移動醫療。只有盤活醫生資源,移動醫療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而不是現在這樣只能用來掛號和查詢。
再次,移動醫療規則應由誰來制定,數據安全問題如何保障。這也是阿里健康從國家藥品電子監管碼項目出局的一個重要原因。藥品企業擔心的是,阿里健康代運營整個藥品電子監管碼系統,整個行業的大數據為其所有,而藥品企業本來就是這些數據的生產者,在付出相應服務費之后反過來卻需要為此而高價買單,使得他們心有余悸,引起了集體反彈。那么,未來移動醫療的規則誰來主導?數據的所有權歸誰所有,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問題?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最后,消費者觀念轉變問題,習慣了所謂互聯網免費模式,醫生的技術價值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以前面說到的“好大夫”紅包風波為例,大夫為患者提供了專業的咨詢服務,收取報酬無可厚非。限于現有規定,平臺方只能以虛擬禮品的方式來激發大夫的積極性。而消費者普遍缺乏醫療服務價值觀念,反而認為大夫在變相索取紅包。數元至十數元的贊賞,只是對大夫付出勞動的象征性認可,離所謂紅包相去甚遠,但仍然引起爭議,這表明社會對醫生專業技術的價值認可程度之低,急需矯正這種不良的價值觀念。
如何才能促進移動醫療走出困境?
那么,移動醫療如何才能突破瓶頸,走向更大的發展呢?
首先,要突破現在政策的限制。根據現在的醫療市場實情出發,對政策進行調整,幫助移動醫療逐步向前推進。以國外為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副教授馮文認為: “現在已經有一些國家,允許醫生通過互聯網進行慢性病的隨診。但前提是,醫生必須能夠盡量全面地掌握患者此前的就診、體檢信息。”
這當然需要頂層設計規劃,前瞻性看待移動醫療的發展和需要。其前提是建立起統一的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在保障數據安全和公益性以及患者隱私的基礎上,打通醫院與醫院之間的患者醫療信息互不相通的信息壁壘,有利于優化資源,減少過度檢查和治療。2015年我國也在浙江烏鎮開始了互聯網醫院的試點,最近又在西部地區新增了兩所互聯網醫院。隨著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相信今后對移動醫療的政策會越來越寬松,保持既嚴格監管又盡量開放的態勢。
其次,建立分級醫療體系,更合理地分配醫療資源。目前大醫院的資源緊缺,而很多社區基層醫院卻業務面臨萎縮。原因是很多社區基層醫院就能看好的病人出于心理因素,紛紛跑到大醫院求醫。事實上,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在社區基層醫院就可看好,甚至通過移動醫療就能方便就診。實施分級后,大醫院的壓力減少,醫生資源得以調配,而社區基層醫院的資源也得到更充分的運用。這樣,也使得移動醫療的核心醫生資源供應更加充沛,為移動醫療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此外,移動醫療創業者不要把注意集中在醫療服務這一個環節上,可以嘗試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按照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HIMSS)的定義,移動醫療(mHealth)是指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當然也包括了互聯網)——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移動醫療應用覆蓋了基礎護理、公共衛生研究、急救護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醫療服務等多個領域。在這些領域,創業者都可以去大膽嘗試,像基礎護理等尚未有嚴格的政策限制,其市場前景大有可為。
當然最重要的是,相關創業項目要盡快走出只管圈地、不顧商業模式的怪圈。回歸到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核心問題上來。否則,只能掛號和查詢的移動醫療很難成氣候,留不住用戶,也無法橇動傳統醫療的市場地位,可持續發展更是無從談起。